作者:AdminS发布时间:2024-06-0410:44分类:养生保养浏览:93
盘点常见的冬季保健误区
1、早上洗头:
不少人喜欢清清新爽去上班,所以一大早起床就忙着洗头,洗完又急急忙忙去上班。殊不知,清早气温较低,如果头发没有完全擦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湿气滞留于头皮,就很容易遭受风寒,从而导致感冒。经常如此还可使头皮局部产生麻木感,引起头痛。所以上午九点前不要洗头,如果必须早起洗头,一定要充分擦干再出门,避免寒邪和湿气乘虚而入。
2、热水洗脸:
天冷了,用热水洗洗脸感觉很舒坦,可用热水洗脸的做法并不利于脸部的保养保剑因为冬天人的面部汗腺毛细血管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呈收缩状态,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等热气一过,低温重新作用于面部,毛细血管就会恢复原状,这样一张一缩,会对皮肤血管产生不良刺激,引起真皮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产生红斑、冻疮等皮肤病,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过热的水还易造成毛孔粗大等问题。所以,早晨起床最好用冷水洗脸,以锻炼耐寒能力,这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即使用热水洗脸,也每天最多一次,建议洗脸水温以35℃左右为宜,且洗脸后应立刻涂润肤品,平时可以经常做面部按摩操,增强血液循环。
3、戴口罩:
冬天,街头盛行口罩一族,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以为戴口罩很时尚、很优雅。其实这很不科学。口罩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易出现呼吸不畅的问题,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进来。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不过,如果患上了冷风刺激的鼻炎,点滴药物以后,戴上口罩适度保温,可有助于鼻炎水4肿的消逝。
4、饮酒御寒:
冬日严寒,即使平时不善饮酒的女性,也喜欢和家人团圆或与朋友聚会时饮酒,觉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每个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舒服。饮酒后的确会使人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但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刚喝过酒后出门,更轻易因外冷内热引起感冒着凉。
5、手脚冷冻直接“烤”:
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立刻用火或是取暖器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秋冬季如何养生?
1、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特别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特别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2、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举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3、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4、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取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余外的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