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S发布时间:2024-06-1705:19分类:急救常识浏览:134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脑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自然过程。
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程度,减少梗死体积。针刺还可起到抑制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以及提高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中风患者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连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加快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日后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专家建议,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稳固,在中风早期就应进行针灸治疗。
一般脑梗塞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比后期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康复。
标签:患者功能缺血性神经元可在针刺脑卒中针灸病情是一个作用过程自然很好半身不遂脑缺血体征病程歪斜脑出血中医针灸脑中风症状改善